英语教学 用思维导图做英语教学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思维导图做...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是指通过线条、符号将各种意象连接起来,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的联系。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维导图已被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包括词汇记忆、阅读理解、听力与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那么在具体的应用中,应该怎么用呢?闵家顺、邹晴柔两位老师从阅读、听说、写作几个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1.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说明文和记叙文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2“世界上的英语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的阅读文章“通向现代英语之路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为例进行说明。

文章简要说明了英语语言的起源、发展变化、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文章首段简单介绍了英语的发展历史,接下来的两段介绍了英语演变的历史原因,最后一段介绍了英语在亚非国家的情况,以及英语的发展趋势。

阅读理解第一题是判断正误,题中有大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信息和逻辑细节需要判断,在不给予任何协助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判断显然难度太大。因此,可以考虑在此任务之前设置两个步骤作为铺垫,以降低难度,由浅入深:

第一步, 用流程图辅助扫读。

从文章内容和行文顺序看,借助下图理顺英语发展过程中相关事件的顺序,仅简单挖空关键词, 以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脉络的总体把握上。

其中,事件的陈述没有照搬课文原句,而是运用同义转换的句子,如课文原句“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today.”转换为“English was based mainly on 1.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German) ”;又如,课文原句“So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转换为“Shakespeare could use more vocabulary than before.”,以帮助学生理解含有新词汇的关键句。

第二步, 事件排序

学生通过扫读,借助流程图将英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排序。

其中,事件的陈述也用了同义转换的句子, 如课文原句“The latter gave a separate identity to American English spelling.”转换为“American English had a separate identity in its spelling.”;又如课文原句“...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9.” (其后句为“During that time English became the language for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转换为“Britain ruled India for about 200 years.”, 为之后判断正误题中的“English is one o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used in India.”提供了答案出处的暗示。

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关键句的理解。

2.听说教学

以2016年广州市一测英语听说试题A、B卷为例,Part B Role Play的

10个问题:

A卷:When will Cindy get annoyed?Why is Rachel’s pet store special?What do dogs depend on us for?What is harmful to a dog’s skin?What will help a dog enjoy learning?

B卷:Where do the speakers live?Why does Jack hate ice on the sidewalk?What will Jack’s mother do next week?How much does a surfing course for beginners cost?Who will pick up Jack and his mother at the airport?

要求学生在听前预先画好时间when或what time、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及结果what、原因why、效果how、数量how many/how much的思维导图,在听中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将相关信息补充到相应关键词的标注中,以提高回答问题的命中率和答对率。

对于Part C Retelling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从所给的五个关键词发散出去,或者将故事五要素background, beginning, development, climax, ending以逻辑图的方式发散、增加细节信息,再连句成篇复述出来。

3.写作教学

在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中,我国学生的听力与阅读一般会强于口语和书面表达,也就是输入技能强于输出技能,尤其是在写作方面,能写什么和想写什么很明显是两个不同的档次。

英语写作通常存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难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引入,英语写作以开放性和半开放性题目居多,为了应对这两大难题,教师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Writing Prompt (写作提示) 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给学生搭建“脚手架”,写前帮助学生审题, 列出内容要点,分段,写后引导学生检查、修改。

下面, 以Writing Prompt在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为例, 探究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般做法。

第一步:小组活动

“头脑风暴”写什么,以上思维导图的文字部分是笔者针对每个段落给出的内容提示,以问题式居多。

第1自然段:How it feels the first time you do something, what you learned to do for the first time?第2自然段:Describe what happen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experience。第3自然段:How you felt, would you do this again?第4自然段:Should others have this experience, why or why not?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基本确定了要写什么和如何分段,也就是写作提纲。

第二步:个人活动

按写作提纲进行写作,连句成篇。笔者按学情适当给出此文体常用的,与此主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型、连接词等。若时间允许,还可以先让学生做口头表达,再进行书面写作,既能降低难度,又可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第三步:同桌活动

对照提纲检查写作内容的完整性、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篇章的连贯性。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好词、好句和拼写、语法错误,或用高级表达方式替换原来的一般表达方式。

第四步:个人活动

修改文章后抄正、分享。抄正一般强调字母书写饱满、切线、倾斜度保持一致。若时间允许,教师一般会在写作后组织佳作分享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强调和延伸。

除记叙文写作外,Writing Prompt还适用于议论文、读后感等英语写作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散思维,提高总结和归纳能力。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根据关键词掌握文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加快了他们的答题速度,同时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

初中语法的思维导图

▲形容词

▲副词

▲动词

▲助动词

▲非谓语动词

▲分词

▲代词

▲比较等级

▲不定式

▲不定式做主语

▲不定式做补语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

▲省to的动词不定式

▲一般现在时

▲一般将来时

▲现在完成时

参考资料:

[1]闵家顺,邹晴柔.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9,19(04):133-137.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8.

[3]王新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 , 2010 (05) :32-37.